- 手机:
- 13241838330
- 电话:
- 0531-87973995
- 邮箱:
- 2087217266@qq.com
- 地址:
-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岛路与齐州路中建锦绣广场2号楼1209室
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当下,信息已成为核心战略资源,安全保密工作关乎个人权益、企业发展乃至国家利益。无论是日常办公还是生产经营,每一个岗位、每一位从业者都是保密工作的责任主体。践行安全保密 “十不做”,既是行为准则,更是底线要求,唯有将保密意识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才能从源头规避风险,筑牢信息安全的坚固防线。
一、不随意泄露工作秘密
工作中涉及的核心数据、商业机密、内部流程等信息,均属于保密范畴。不得在非工作场合、与无关人员闲聊时谈及涉密内容,不向亲友、同事擅自透露未公开的关键信息。无论是口头传播还是文字分享,都需严守 “知情人范围最小化” 原则,防止信息在不经意间流转扩散。
二、不违规存储涉密信息
严禁将涉密文件、数据存储在非涉密计算机、私人手机、U 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中。不得随意将涉密 U 盘接入外网计算机,不通过云盘、社交软件等非加密渠道备份、传输涉密信息。存储设备需专人保管、加密处理,避免因设备丢失、被盗或被非法入侵导致信息泄露。
三、不擅自复制涉密材料
未经授权,不得私自复印、摘抄、拍摄涉密文件、图纸、会议记录等材料。确因工作需要复制的,需履行审批手续,且复制件需按原涉密等级管理,使用后及时销毁,不得随意丢弃或转借他人,杜绝 “一份涉密材料,多方流转风险”。
四、不违规使用涉密设备
涉密计算机不得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,不得安装非授权软件、插件,不使用来历不明的移动存储设备。非涉密计算机严禁处理、存储涉密信息,避免因设备交叉使用、网络互通造成信息泄露。同时,需定期对涉密设备进行安全检测与升级,防范技术漏洞。
五、不随意发布敏感信息
在社交平台、公开文档、学术交流等场景中,不得发布涉及工作秘密、行业数据、单位隐私的敏感内容。发布信息前需严格审核,杜绝 “无心之失”,不泄露工作地点、人员信息、业务布局等可能被利用的敏感线索,防止被不法分子精准套取信息。
六、不忽视涉密载体管理
涉密文件、光盘、硬盘等载体的收发、登记、借阅、销毁需严格遵循流程。不得随意摆放涉密载体,不将废旧涉密载体当作普通垃圾丢弃,需通过粉碎、消磁等专业方式销毁,确保载体上的信息无法被恢复,从物理层面杜绝泄露风险。
七、不违规接入外部网络
涉密场所的网络需与外部网络物理隔离,不得擅自连接公共 Wi-Fi、私人热点等外部网络。在办公环境中,不使用未经安全认证的网络设备,不随意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,防范网络监听、病毒入侵等网络安全风险。
八、不泄露密码及权限
个人办公账号、涉密系统密码需定期更换,不得设置简单易破解的密码,更不得将密码告知他人、随意张贴或记录在易获取的位置。不擅自将自己的操作权限转借他人使用,发现账号异常登录、权限被滥用时,需及时上报处理,防范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的信息泄露。
九、不忽视会议保密要求
涉密会议需严格控制参会人员范围,会议材料按需发放,会后及时回收。不得在非涉密会议中讨论涉密内容,不随意拍摄会议现场、涉密文件,不将会议纪要、讨论内容擅自外传。会议场所需具备保密条件,防范窃听、偷拍风险。
十、不放松保密意识警惕
不得因工作繁忙、熟人关系等放松保密警惕,不抱有 “偶尔一次没关系” 的侥幸心理。面对他人的信息打探、利益诱惑,需坚定立场,明确拒绝,不被误导泄露涉密信息。同时,要主动学习保密知识,掌握防范技能,发现保密隐患及时上报,共同维护安全保密环境。
安全保密无小事,一念之差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。“十不做” 既是行为约束,更是责任担当。每一位从业者都应将保密要求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,时刻绷紧保密之弦,自觉抵制违规行为,以实际行动守护信息安全,为个人、单位乃至国家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。
上一条 : 涉密人员的限制边界
下一条 : 保密知识宣贯——守护国家与单位秘密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