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手机:
- 13241838330
- 电话:
- 0531-87973995
- 邮箱:
- 2087217266@qq.com
- 地址:
-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岛路与齐州路中建锦绣广场2号楼1209室
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,智能手机、互联网已成为老年人融入社会、享受便捷生活的重要工具。然而,由于对新技术的不熟悉、防范意识薄弱等原因,老年人正逐渐成为信息安全风险的高发群体,个人信息泄露、遭遇网络诈骗等事件时有发生,老年人信息安全保密问题亟待关注。
老年人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多样且隐蔽。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虚假的 “健康讲座”“免费体检” 等名义,诱导老年人填写个人信息,包括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家庭住址、子女联系方式等,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掌握,可能被用于电信诈骗、推销虚假保健品等违法活动。还有些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,会不小心点击不明链接、下载非官方应用,导致手机被植入恶意软件,个人银行账户信息、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面临泄露风险。在日常生活中,随意丢弃快递单、车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,也可能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。
老年人信息安全风险频发,既有自身因素,也有外部环境因素。从自身来看,很多老年人缺乏信息安全知识,对信息泄露的危害认识不足,容易轻信他人。同时,他们对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操作不够熟练,难以辨别网络诈骗的伎俩。从外部环境来看,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,不法分子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设计出极具迷惑性的骗局,让人防不胜防。此外,部分商家在收集老年人信息后,存在管理不善、随意泄露的情况,也加剧了信息安全风险。
守护老年人的信息安全,需要多方共同努力,更需要老年人自身提高警惕,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。老年人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,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个人敏感信息,如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密码等。在填写个人信息时,要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和用途,对可疑情况保持高度警惕。
在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时,老年人应尽量在子女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。要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软件,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和短信。设置复杂的密码,并定期更换,避免使用生日、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猜测的密码。同时,开启手机的安全防护功能,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,减少恶意软件入侵的风险。
对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,老年人要妥善处理,可以通过涂抹、撕碎等方式消除信息后再丢弃。在参与各类社会活动、购买商品或服务时,要选择正规的机构和商家,仔细阅读相关协议,了解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范围,对过度收集信息的情况要敢于说 “不”。
家庭成员在老年人信息安全保密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子女应多关心父母的生活,耐心向他们普及信息安全知识,讲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案例和防范方法,帮助他们识别风险。定期帮父母检查手机安全设置,清理垃圾软件和可疑信息,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。
社会各界也应积极行动起来,加强对老年人信息安全的保护。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诈骗、信息泄露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,形成震慑。企业要加强对老年人个人信息的管理和保护,承担起社会责任。社区可以开展信息安全知识讲座、组织志愿者进行一对一指导等活动,提升老年人的信息安全素养。
老年人信息安全保密不仅关系到他们的个人权益和财产安全,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。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,为老年人筑起一道坚实的信息安全防线,让他们在数字化时代安心生活、安享晚年。
上一条 : 机关人员做好保密工作:责任重大,方法为要
下一条 : 机关人员的保密工作要领